数据,不再是工业制造中剩余的“边角料”;
数据,也可以让离散制造不再“离散”;
这是太极对智慧制造的理解,建设以数据驱动的智慧工厂。
返聘“牛永贵”
牛永贵,《东北一家人》中爽直的牛大爷。其人设是退休车间主任,而且是八级锻工。八级锻工什么概念?在大型锻压台上放一块手表,压下去表面玻璃碎了,表针照走不误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每一个厂里的八级技工都是镇厂之宝,厂长也要让他三分。
不知道现在八级技工的地位是否依旧,但如果返聘回厂,应该不仅是年轻工人的传帮带师傅,更是it部门的导师,在建设“智慧工厂”中发挥余热。
何为智慧工厂?可先不对此名词进行明确定义,但“智慧工厂”用于离散制造领域最为适合。阐述行业背景。中国有750万家制造型企业,2017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为24.3万亿元,占比中国经济29.34%。
也就是说,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,中国制造业产值几乎相当美国、日本、德国之和。其中,离散制造产值约占整个制造行业的80%以上。例如,电子设备、机械机床、汽车生产、服装加工等领域都属于离散制造范畴。
多元化的智慧工厂
言归正传,国内声称可提供智能制造,或智慧工厂平台级pg电子(中国)官方网站的解决方案的企业不少于100家,但百余家企业的发展侧重不尽相同。
其或侧重柔性制造,关注与最终消费者的“互动”,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;或侧重以数据取代耳朵,听到机器的“声音”,对重资产大型设备进行预测性运维检修。当然,生态思维、互联网思维也是智慧制造的另一侧面。跨区域、跨企业的协同制造;基于产业链生态的协同设计、协同制造;类似“工业淘宝”的电子商务平台等,也都归属于“智能制造”名下重点发展的领域。
数据不是“边角料”
聚集太极业务思路。在智慧工厂,尤其是离散制造领域,太极已经形成方法论,即以数据驱动应用、以平台聚合行业知识。当然,“数据驱动是以系统互联、数据协同为前提,而平台聚合又是太极行业理解能力、生态整合能力的体现。”太极股份总裁吕翊说。
其实,智慧工厂中很多“智慧”,并不适合参观。其并不完全体现在车间中一字排开的机器工人,而是内在以数据驱动的价值。对此,太极企业业务集团智能制造事业部总经理赵金元表示,离散制造的最大的瓶颈在于“离散”,即企业研发设计、原料采购、生产制造、库存管理、物流销售等各业务环节的“离散”,以及由此产生的数据离散。
为何“离散”是瓶颈?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之间的数据离散,将滞慢企业新品上市的周期时间;生产制造与库存管理环节的离散,将极大增加企业运营成本;企业erp等it系统,与mes等ot系统的离散,将不可能实现生产过程中的人工配备、材料消耗、能源消耗、设备折旧等数据的可视化。
而正是基于此,赵金元认为,“数据不是工业制造的‘边角料’,只有盘活企业的数据资产,才能优化企业的实体资产。数据沉淀才能优化生产工艺,数据协同才能实现生产流程协同,才是智慧离散制造的基础。”
系统互联&数据协同
正是基于此行业理解,确定了太极在智慧工厂领域的业务定位——既是应用系统服务商,也是数据平台运营商,还是“牛永贵”的预热发掘者。
具体而言,太极通过一系列pg电子(中国)官方网站的解决方案,采集设备运行数据、工艺参数数据、质量检测数据、物料配送数据,以及生产进度管理数据。上述数据或存在于企业管理的erp系统中,或存在于生产管理的mes系统(制造执行系统)中。“而太极则将‘离散’的应用系统进行互联,将‘离散’的数据进行协同。”赵金元说。
其实,太极是业内少数既具备it系统设计能力,又具备mes等ot系统设计能力的服务商。以中信重工为例,特种机器人是中信重工战略布局中的重点产业,其生产模式带有典型智慧制造特征,即“小批量、定制化”。从产品设计、工艺设计,到生产计划、车间执行、生产产能等环环相扣,紧密藕合,管理工作极为烦杂。
针对上述关键问题,太极为中信重工重新设计并实施了制造执行系统(mes系统),同时以mes系统为核心数据交换平台,联接了工作岛控制系统、wms系统、aps系统、erp系统、eplan系统、plm系统等,实现了全流程数据融合。
可以看出,在中信重工项目中,太极已经帮助客户实现了应用系统互联,以及不同系统中数据协同。有何价值?举例说明,制造企业库存成本约占总生产成本的1/3,在某些领域甚至会达到70%以上。当然,此库存成本并非成品库存,而是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库存。
一部手机由数百个零件组成,如企业每天的手机外壳磨具产能只有1万件,但采购部门一次性采购了30万枚摄像模组,这就是库存成本。手机尚且如此,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的所有部件超过上千个,生产过程中的库存成本,更是难以依靠“人脑计划”进行控制。对此,赵金元说:“倒退30年,中国制造企业以月为周期制定计划,进行配件采购;随着erp系统的普及,采购计划周期缩短到每周,而智能制造可以小时为单位,协同各环节产能资源,制定采购计划。”
听到智慧制造的声音
不仅如此,智能制造的价值不只在于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库存成本,也不只在于系统互联、数据协同,其更可以将“牛永贵”式的专家经验,进行数字化沉淀。
传统模式,企业依靠“牛永贵”对设备敲敲打打,以判断是否需要停机维修,也通过“牛永贵”的肉眼判断,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。但在智能制造体系中,数据将被沉淀,专家经验也将被转变为数据模式。例如,将设备运行数据沉淀到工业paas平台,可以听到机器的声音,进行设备预测性维修检测;工艺参数数据沉淀在paas平台,可以听到产业链的声音,帮助上下游企业快速完成三维建模设计;将质检数据沉淀在paas平台,可以听到产品的声音,只要出现参数异常,即可对缺陷产品进行追溯,保持产品质量稳定如一。
“而在此过程中,太极的角色定位是平台运营服务商,将数据沉淀共享,帮助企业丰富应用场景,帮助企业建设完整的生态协同体系。”赵金元说。(作者 tech 张戈)